博文

真想移民就不要只是想想而已

 本站的电报群目前已经有 3000 多人了,我除了关注其中时事以及移民的话题之外,也顺便能感受到不同的人不同风格。毕竟是人比较多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也不算少见,有些观点我可能在群里可能说过很多遍,以后也一定还会有人提及,所以我想简单地总结一下关于移民决定方面的个人见解。 很多年前我对移民这件事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可能前面的博文中也会有提及,简单地说就是,我决定移民总是为了去一个自认为更好的地方,要么是因为向往,要么是被逼迫,即要么是因为国外太好了而心生向往之,或者是因为觉得当下的情况实在太差被逼移民。我在真正开始办移民前的一两年里,向往的成分是更多的,因为我觉得自己当时的生活还算可以,虽然远没达到“知乎”的平均水平,但尚处于衣食无忧、有车有房这些看似平静且美满的状态。这个阶段我也想过移民的事,但确实没什么动力去做一些改变。直到 2018 年之后,很多因素综合起来才促成了这个决定。一方面,政治环境是首当其冲的。我虽然一直没有参与政治,但一直有关注。我相信很多人可能和我差不多,对于时局不满由来已久,嘴上不讲不过是觉得没必要而已,而且讲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另一方面也有职业因素,在之前一个自媒体的访谈中我也坦露了这一点。通过这件事情,我也意识到一个人在做一些重大决定的时候,至少对于我而言,一个更美好的前景可能并没有危机感产生出来的驱动力更大。就好像如果有一款药告诉我说吃了会更健康,我一定不会有兴趣,但是如果说不吃就会死,那我大概就会买了。 经常有人在群里问有没有低成本的移民方案,或者问国外有没有招工的等等。但是他们又觉得走线风险太高,就业又怕语言不好,日本韩国又看不起、不甘心,办正规移民项目又怕花钱……是的,大多数人只想收获而不愿意付出。我一直有个“移民不可能三角”的观点:合法、快速和低成本这三个选项里面,最多只能顾及两个。想合法且快速的的话,只有花钱投资、捐赠等等几个巨贵的途径,成本起码千万人民币以上才有可能有机会;想合法又低成本的话,完全可以选择美国劳工之类的移民项目,只要3万美金左右,但随随便便排期十年以上;想快速又低成本的方法就多了,政庇、走线、黑下来、造假等等,每一条都是不归路。当然,这个观点可能只适用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并不包含像瓦努阿图、格林纳达,以及东欧等等实际上并不适合大多数人移民的地方。 另一个观点是:移民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只是换个环境继续生活...

SUV 项目 DIY 的挑战和误区

 从我 2019 年开始申请这个项目,就认识了一个正在 DIY 这个项目的尼日利亚小伙。他在国内已经做了几年户外广告牌项目,后来他重新包装了一下申请了 SUV。后来由于我手机数据丢失了一次跟他失去联系,确切的结果虽然未知,但根据他分享过的一些信息我猜想他最后应该是顺利毕业了。 在后来的这几年里有不少感兴趣或者申请这个项目的人和我交流过。大部分都是想了解这个项目,以及寻求专业移民顾问资源的协助,我都尽量给予了帮助。至于想 DIY 的是极少的,至今一共不到 10 个吧。SUV 项目能不能 DIY 这个话题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大概解释过了,简短不看版就是: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DIY 是非常不合适的,虽然移民局没有限制不能 DIY,但是申请人的工作量以及风险远大于付给移民公司的钱。 不论是和我交流过的那几位尝试 DIY 的申请人,还是我网上了解到的情况,人们尝试 DIY 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他们以为获得支持信就算成功了,至少是成功一大半了。事实上可能是高兴过早了。都知道申请 SUV 项目最关键的材料之一就是获得投资机构的支持信 Letter of Support,但获得支持信在整个移民申请过程中只意味着够条件递交移民申请了而已(如果其他条件都已经满足的话)。投资机构本质上是希望接收更多创业项目的,因为新项目不但能带来丰厚的收入,包括培训费、服务费,以及其它额外服务的收入,而且如果未来孵化出成功的项目对于这个机构来说是能提升知名度的。所以总体来说这些机构接收新项目横竖都有好处,就不会像官僚机构那样过于严格和死板。当然,也没有太夸张到来者不拒的地步,毕竟每家机构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及对新项目的接收标准,而且既然他们和移民局合作了,也需要有一定的门槛。这几年申请人越来越多,倒逼这些机构的服务和流程也更加规范,更加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另外,这几年 SUV 项目的总体通过率大概是 80% 以上,意味着那 20% 被拒的申请也都是拿到了支持信的。看上去好像问题并不大,但不论可能性有多小,没有人愿意成为其中之一。把申请做到万无一失才是所有申请人应该追求的目标,DIY 通常做不到那个程度。 卡在中间的申请是最尴尬的。不走到那一步通常是不会想到会有什么风险的。首先,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孵化器会为申请人指派一个移民顾问去完成他们的移民申请,作为孵化器的合作方,这些顾问的问题就是他们就只帮助申...

移民是自己规划出来的,而不是大力出奇迹

 今天在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加拿大本地的移民公司的老板自己发的。多年前在我考虑移民加拿大的时候加过他,那时他刚刚通过号称最难的 EE 快速通道拿到身份,后来考了移民顾问证书、开了自己的移民公司。文章大概是分享了自己在从业这几年中见过的各种「不靠谱」的申请人,以及他们多么「不靠谱」的想法、行为。我虽然不在移民行业,但是从我自己做功课的过程中,以及完成移民之后与他人的分享中,也接触到不少想移民的人。当我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深有共鸣,他的观点与我不谋而合。(链接就不发了,避免有广告嫌疑) 从专业角度来讲,那些在考虑移民的人,以及正在办理移民的人里面,对移民本身还存在很大误解,首当其冲的就是信息不对称。比如,很多人都在考虑留学移民这条路,表面上看确实很好,也被各路中介吹得很完美:获得本地学历、有一个适应加拿大社会的过程、更容易找到工作等等。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个常识就是,在法庭上,利益相关的证人的证词都是不会被采纳的,因为那些东西都有可能涉及证人自己的利益,会影响判案的公正性。在移民行业也是一样,凡是中介说的话不是都不可信,至少要留个心眼吧。作者提供的官方数据也很清楚:每年通过完成学习最后拿到永居的中国人只有百分之十。大部分人毕业之后要么是回国,要么转战到其他项目,这是冰冷的事实。我在当时考虑移民的时候也考察过留学这条路。如果稍微做点功课就应该知道,留学的路径其实是相当曲折的:首先大龄申请人能拿到学签都不容易,其次留学要花最少一年时间,加上事前的准备以及事后的找工作起码得算两年。如果能尽快找到工作、拿到工签再走省提名,又是一到三年。一切顺利的话整个过程三五年就能办下来,但中间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移民大计可能就有很大风险。对低龄的申请人可能不是问题,特别是本来中学或者大学就在这边留学的人来说,移民可能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事情。但以我当时的情况,留学这个路径的 ROI 实在太低了。可能也会有人认为留学之后直接走 CEC 可能要不了这么多时间,没错,但对大龄留学生来说几乎等于是完全不可能,那得有多优异的其他条件才能弥补年龄上的劣势,因为这个项目压根就不是为大龄申请人设计的。旅转学、旅转工是一条不归路。这些项目一向审核严格。之前网上看到有人分享怎样办个加拿大旅游签证过来,学个大卡车驾照就能办移民,毕竟卡车司机一直是北美最稀缺的职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没有把话说太满,毕竟哪...

SUV 移民项目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个人观点

 由于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分享自己 SUV 移民项目的经历,也陆续有一些有类似想法的人找我聊关于这个项目的一些细节,也分享了自己找中介、做项目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我非常感谢。 正文之前我想再声明一下,我不是中介,也不是合法的持牌移民顾问,所以请不要找我咨询评估自己的情况适合哪个移民项目,尽管我很感激有些人的信任,但我确实不能做这个事情。更不要给我所谓咨询费,严格来讲我不可以合法地收这个钱。我一直在做的就是分享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知道,除了铺天盖地的雇主担保和留学移民之外,他们也许可以通过这个小众的项目达到自己的目的。既然是小众的项目,也就注定了它可能只能帮到一小部分人(也确实有人通过与我交流成功申请了)。在我看来,通常在一个领域中有一定工作经验,有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创业动力和主动性的,大概就可以申请这个项目了(具体要找合法的持牌顾问咨询)。 我想在前半段主要分享一些非常非常基础的关于移民的一些常识给那些对移民几乎完全不懂的人,因为找过我的人里面有相当比例我认为他们都需要先了解这些基础常识。 加拿大的几百个移民项目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都是可以带全家,包括子女免费上学的。对 SUV 项目来说,家庭中的申请人可以申请封闭工签到加拿大,配偶可以申请开放工签、子女可以免费入读公立学校。封闭工签和开放工签的区别就是,封闭工签只能过来做 SUV 这个项目,不可以有其他盈利项目,比如不能自由找其他全职或者兼职工作,否则会直接导致拒签。开放工签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在加拿大境内从事任何工作。另外,因为 SUV 是一个团队申请的项目,如果有一个人被拒签,不论是不是主创,整个团队都会被自动拒签。 总有人问能不能直接找到加拿大的全职工作,然后办移民,这好像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先说答案,基本上不可能。因为对一个加拿大公司来说,它要招一个海外劳工不但需要资质,还需要很多手续,绝大部分公司就算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折腾这件事。我没说完全不可能是因为至少还有一条通道我知道是可以的,就是入职这些加拿大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然后可能存在机会被转移到加拿大境内公司,这个可能性有多少就不言自明了。另外你可能需要知道,大量雇主担保移民项目,包括被包装成各种人才项目的变相的雇主担保,都是在帮加拿大本地公司从海外招人,就算出来一个真实的工作岗位,我猜大概那些中介也不会让它免费流落到你头上。总之,如果一定要走...

我强烈不建议找国内移民中介

我在想到分享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观点的时候,能考虑到一些人可能就是通过国内中介成功移民的,也能理解现在想移民的人可能为找不到境外的合法移民公司而烦恼。但我依然觉得有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特别是正准备办移民的人知道,国内中介在加拿大移民是怎样的存在。 尽管国内中介不能说完全没有靠谱的,但不必要较真,因为绝大多数都不是靠谱的,至少办理加拿大移民的是如此。 在加拿大,如医生、工程师等都需要牌照认证一样,有资格代理申请人办理移民申请的专业人士需要持有加拿大移民监管机构颁发的从业牌照,他们也被称为持牌移民顾问(或律师),换言之,只有持有这个机构颁发的牌照才有资格代理为申请人办理移民申请,否则都是非法。持有牌照的移民顾问受移民监管机构管理。如果申请人发现持牌移民顾问有违规行为可以向移民监管机构举报并获得权益保障。所以通常持牌的移民顾问不会乱来,毕竟没人愿意为了一个申请人那一点利益失去吃饭的家伙。而且要获得这个牌照并不容易,首先需要身份必须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或公民,其次还需要去学习专业课程,并通过最后的考试。所以加拿大持牌的移民顾问并不是很多。截止2022年6月30日,加拿大持牌移民顾问总数是11324人。其中,居住在中国的移民顾问只有15人,没错, 整个中国合法的加拿大移民顾问只有十五人 。如果你幻觉中国怎么也得有几万移民顾问,那么他们中99.99%都不是合法的。而万一与这些『非法』的移民顾问和公司发生了纠纷,那么唯一解决的途径只有报警或起诉,因为它们不受加拿大移民监管机构的管理。 在网上能看到不少人分享与这些移民中介发生的各种不愉快的事。这里我就不得不提一下他们最喜欢推荐的项目——雇主担保——这是一个神坑。不可否认,真实的雇主担保、且正常操作的案例是存在的,但绝大多数都存在各种问题,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前程去博那点可能性。我了解到的雇主担保主要的操作就是自己花钱买一个岗位,基本上都是挂职,不用去上班,有些甚至要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以产生『合法』报税记录。其实加拿大很多华人留学生也会这么干。去年考虑做点投资项目的时候走访了一些车行,才知道他们每年收入中有一部分就是接收雇主担保的移民申请人(而且收费不贵)。严格来讲,这已经是在光明正大地违法了,双方都不光涉嫌欺诈,还有可能税务问题。加拿大本地都已经是这样了,远在中国的申请人的情况能好到哪里去。另外我还和在这边等身份的一些华人也聊过。因为永居身份还...

加拿大SUV移民项目的流程和花费

如果对SUV项目不了解,可以先参考这篇文章: 加拿大联邦创业移民项目 Start-up Visa Program 。 首先要申明的是,我不是律师或中介,不能回答所有问题,但SUV项目中我经历过的东西可以交流。既然最多人关注的问题就是SUV项目的流程,也就是申请周期的问题,以及花费,我就详细再解释一下吧。请注意,这只是我两三年前的经历,对现在可能并不一定适用,并且这是我和我的律师的经历,也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律师,仅供参考。 移民前我断断续续关注和研究过移民有五年了,对美加澳新欧等主流的项目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最后发现只有加拿大是目前最可行的国家。然后我就发现加拿大主流的移民项目都需要雅思成绩,于是我先去考了雅思,不高只有6分,不过已经足够申请大部分移民项目。当然,在迈出移民这一步之前,我和家里人讨论过很多次这件事,最后在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由我主导开始行动。 在众多移民项目中,我发现SUV是关注的人比较少,但可能是对我最合适的项目。于是我专门在网上去找加拿大境内持牌顾问,特别针对性地去找专门做SUV项目的、合法的持牌顾问,而不是移民中介。 找到律师之后就和他专门约时间聊了一下,通过沟通我能感受到他诚恳的为人,以及谨慎的行事风格。他有自己的资源网络,团队中还有前移民官,所以当时很容易判断我适合SUV项目。因为和律师有时差,前后花了几天时间就把这事定下来了。 我已经有了雅思成绩,所以直接进入了下一步,就是选项目。由于律师有孵化器资源,他们能很快完成沟通并同意接收我的项目。然后就是与孵化器签了合同,表示他们同意提供支持信。基本条件具备之后就是准备材料和提交申请了。这里有一些特殊情况花了一个多月。 当时我只想尽快出国,所以律师帮我准备了资料申请了工作签证。准备材料加提交申请一共是一个月左右。我个人判断截止目前应该大概率不会有什么意外情况,于是着手把国内的房子和车都卖了,两个多月后工签顺利地下来了。 在临走的一个月前我辞职了,在家处理房产交割的手续,打包行李,行程规划,资金处理,告别亲友等等,时间还是挺紧的。 登陆之后的一个星期基本上处于生活的调整阶段,包括倒时差,熟悉环境,办各种证件,银行卡、买车租房等事情。顺便还抽空见了孵化器一面,由于刚好疫情开始在加拿大爆发,从此之后我就一直在家办公(创业)了。 后面就是一直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开发中,也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学习了解加拿大的营商环境,...

新冠闹剧该休矣

前段时间和国内的几个朋友联系了一下,他们都比较关心国外的疫情到底是什么状态,有没有像国内新闻报道的那样。我想结合本地情况简单汇报一下,以正视听。简短不看版是:已经正常很久了,要不是街上偶尔几个人还戴着口罩,大部分人应该已经都忘记了疫情存在过。  疫情早期,因为所有国家对病毒来不及了解,所以造成过短暂的恐慌。以及早期貌似症状更明显,加上PPE短缺问题,全国一度出现很严重的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那段时间应该是全球都最难过的时候。后来逐渐稳定下来之后,特别是一轮又一轮弱化的变异出来之后,情况才趋于缓和。和国内的强力管控不同的是,世界各地都没有类似的强制居家令,而通常会限制公共场合的人数,比如商店内平均面积限几个人,所以疫情期间大家都戴着口罩在超市外排起长队, 里面出来一个,外面就进去一个。门口都会备有口罩和消毒液,进门的时候会被要求戴好口罩以及双手消毒,但不会检测体温(因为体温是非常私人的数据,所有场合非医疗人员在检测体温前都会先告知你并征求同意之后再测,我们在疫情这几年一次都没有被测过)。如果出现症状,可以拨打政府电话,他们会安排到快速检测中心去做测试,然后会有一些缓解症状的指南,并建议居家隔离(实际上没有人会检查,全靠自觉)。据说有些地方会有志愿者会为居家隔离的人送食物,我不太清楚,总之即便不幸感染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就算没有症状,但是只要你怀疑自己是否感染,都可以在指定的地方去领取免费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大部分甚至都不用预约,只要过去就能领到两盒。总体上讲,目前疫情已经算是熬过去了。 病毒本身的传染性还是很厉害的,特别是最新的奥米克戎,但症状并不十分严重。我不记得具体数字,安省和魁省这两个重灾区好像已经低于平均十个人会有一个感染过,从身边的例子看,好像都感染过,但死亡案例都是在新闻上听说的,基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身边倒是一个都没有。感染的人和感冒差不多,在家休息两天基本就恢复了,然后需要在家隔离一段时间。我目前主要是远程工作,所以偶尔会看到同事因为这个请假的,但都是两三天之后就又恢复工作了。从七月份加拿大取消航空疫苗政策之后,各省陆续都放松了公共场合聚集的限制,到八月基本上全国就完全放开了,甚至连强制口罩令都取消了。趁着夏天还没结束,只要天气好,就会有非常多人出去露营、沙滩等户外活动,和往年已无二致。 当疫情“结束”,人们冷静下来的时候就不免开始思考几个问题:病...